木材小知識 / Wood knowledge
淺談綠建築、綠建材標章和臺灣製MIT微笑產品標章

綠建築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由於石油的短缺,造成能源匱乏的全球性恐慌。接著,能源使用過度之環境負面效應逐漸浮現,全球開始產生氣候異常等現象,使得節能相關的研究陸續加入環境保護的議題。因此,由世界各先進國家在呼應節能及環保需求,本著其土地、氣候、資源、能源、經濟及人文特色等考量下,推動定義及內涵不盡相同的綠建築。

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其發展目標包含低環境衝擊、高自然調和及美質適意健康等三個層次。

在歐洲國家稱為「生態建築」或「永續建築」,主要強調生態平衡、保育、物種多樣化、資源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及節能等永續發展課題。

在美、加等國,綠建築就稱為Green building,主要講求能源效率的提升與節能、資源與材料妥善利用、室內環境品質及符合環境等。

在台灣,營建署綠建築政策,為鼓勵興建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委請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於1999年正式公告受理「綠建築標章」申請。

整個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包括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評估指標,藉由推廣綠建築推動方案,尋求建築與外在環境的共生共榮,並藉此將使綠建築由過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的積極定義。

圖1 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的綠建築可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

 

綠建材標章

健康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延年益壽,人們每天約有超過90%以上的時間是處於廣義的建築室內空間當中,因此,室內環境品質的良窳對人體的健康影響甚大。所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2004年發布綠建材標章制度,率先針對「健康」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兩類進行審查與標章核發,而技術部份則有綠建材「通則」以及「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等四類綠建材評定基準,2005年起台灣綠建材標章全面開放受理申請,2012年內政部通過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基準專章之修正草案,規定除特殊情況外,不論公私有新建建築物均應提升室內綠建材使用率至45%與室外綠建材使用率至10%,以持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升資源有效利用,並維護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

圖2 綠建材可分為「低逸散健康」、「生態」、「再生」及「高性能」等四大項綠建材,綠建材標章制度的建立,提供國人選用材料時的依據,且是邁向綠建築時代的第一步。

 

依據國際間對綠建材的定義,綠建材是指:「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建材』」,

國內則將綠建材分為四大類:生態、低逸散健康、再生與高性能綠建材

各類綠建材均必須符合以下「綠建材通則」的規定:

一、綠建材是對環境無害的建材:應確保綠建材標章產品於生命週期各階段中不會造成環境衝擊。

二、綠建材應符合相關規格標準:品質應符合法規及一般功能性要求。

三、綠建材是對人體無害之建材:確保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

而綠建材通則評定要項基準則有以下的規定:

一、一般要求:綠建材應於原料取得、生產製造、成品運輸及使用等階段皆不造成環境污染。綠建材之產品功能應符合既定國家標準;若尚無國家標準者,應另提出其所符合之國際標準;若亦無國際標準者,則應敘明其所符合之規格標準或規範,以供查驗。

二、限制物質:綠建材之限制性物質評定,將可能危及環境及人體之物質,依材料之種類擬定相關評定基準,並於建材之定量評定中加以分析、管制禁用,確保居住空間之安全健康及維護生態環境。限制物質評定項目包括:非金屬材料之重金屬成份、不得含有石綿成份、不得含有放射線、不應含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之毒性化學物質、不得含有蒙特婁公約管制化學品等等。使用於室內裝修建材,經認定有TVOC及甲醛逸散之虞者,並須進行上開二項之逸散速率檢測。

生態綠建材

生態綠建材係指在製造階段採用生生不息、無匱乏危機之天然材料,且以低加工、低耗能等低人工處理方式製成之建材。在使用階段應具有減少產生有害或有毒等物質的性能。在生命週期的廢棄再生階段,建材廢棄後也可經由收集、處理而轉變為原物料或產品、易於廢棄再生或者是延長原有物件之使用年限,以減少廢棄物。

而其評定基準為:

一、無匱乏危機天然建材:無匱乏危機天然建材是指普遍存在、無滅絕疑慮的天然植物材、動物材、礦物材所做成之建材。且應避免使用非人工熱帶雨林樹種,藉由人工林木材產地證明文件或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文件、國際永續森林證明等相關資格證明文件,提供材料產地無匱乏危機等證明。

二、低人工處理:低人工處理建材則是指當地生產、當地使用、低加工、低耗能、低運輸、低毒害處理的建材,若木製建材則包含相關木製建材製程規範文件或相關木材保護處理文件。運用於室內裝修之建材亦須符合「綠建材通則」所訂關於甲醛及TVOC之評定基準試驗報告書。

低逸散健康綠建材

低逸散健康綠建材係指該建材之特性為低逸散量、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之建築材料。目前針對室內建材與室內裝修材料進行「人體危害程度」的評估,以「低甲醛」及「低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逸散速率為評估指標,以確保國人使用健康的建材及維護健康的室內環境。 

圖3 室內裝修常會用到大量的木質建材,選擇有「低逸散健康」綠建材標章的產品,可確保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之建材,降低建材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

 

低逸散健康綠建材主要的評定項目有下列2種:

一、甲醛逸散速率:甲醛(HCHO)是一種無色化學氣體,為常見的有毒化學物,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氣體,濃度高時有刺鼻的氣味,會引起眼睛及呼吸道極度不適。甲醛廣泛使用在人造板材、塑料地板、化纖材料、塗料和黏著劑中。室內裝修材如發泡膠、隔熱層、黏著劑、織物、地毯及樓板面材也中多含有甲醛。甲醛逸散速率評定基準為小於0.08 mg / m²-hr。

二、總揮發性有機物質(TVOC)逸散速率:其定義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之總量—Total VOC,為評定VOCs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綜合評定指標。施工中所使用建材、塗料及接著劑等都是TVOC之主要來源。TVOC逸散速率的評定基準為小於0.19 mg / m²- hr。

再生綠建材

再生綠建材係指利用回收材料,經過再製程序,所製造之建材產品,並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等3R原則製成之建材。目前再生綠建材主要可區分為三大類:

一、木質再生綠建材:建築物內部裝潢、地板、天花板、踢腳板、隔間板、門及各種木質傢俱等,以使用廢棄木材或製程木質邊料為主要製造材料。

二、石質再生綠建材:建築物外牆、隔間牆、地磚、面板等,以使用廢棄混凝土材料、各種無害性之無機廢料如廢陶瓷、廢玻璃、石質下腳料等原料,所生產製造之石質建材。

三、混合材質再生綠建材:利用各種產業或民生一般性廢棄物,如廢塑膠、廢橡膠、廢玻璃、鋼鐵礦渣、無機污泥等,經適當之調製,掺配木質、石質等營建廢棄物中,以製造特定功能之建材或促進建材機能者,如仿木建材、輕質粒料、透水磚、輕質隔間磚等。

圖4 使用回收聚乳酸(RPLA)與木質廢棄物混煉製成複合材,可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等3R原則,是屬為再生綠建材。

 

再生綠建材主要以下列要項進行評定

回收材料來源:回收材料應為國內所產生者,不得含有綠建材通則中之限制物質,且不得為來自國外之回收料。
回收材料摻配比率:依材料類別,再生綠建材應使用一定比率之回收材料。生產製程所添加之水泥或膠合劑等化學物質應低於一定比率。
產品個別要求:依再生綠建材之評定項目,透過廠商申請、文件查核、現場查核、不定期抽查等方式認證後,檢附報表文件說明製程及原料使用情形,進行推算評定。

高性能綠建材

高性能綠建材係指性能有高度表現之建材、材料組件,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以提升品質效能的建材。

生活中常見如噪音防制、基地保水能力不佳、玻璃帷幕外殼耗能、炫光害等問題,可藉由採用性能較佳建材產品,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目前綠建材標章評定的性能包含防音、透水及高性能節能玻璃進行規範。 對高性能綠建材的評定首重為該建材性能及建材使用階段的價值,但建議施工階段與日後維護等表現也應該考量,亦即施工性必須良好、使用性達日常要求的高標準,並且易於維護及更新,才能更增添使用效率。高性能綠建材目前供受理三類,分別是「高性能防音綠建材」、「高性能透水綠建材」及「高性能節能玻璃」。

 

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

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源由是因經濟部為協助國內屬內需型、競爭力較弱、易受貿易自由化衝擊之應加強輔導型產業拓展市場,形塑臺灣製產品「安全健康.值得信賴」之形象,於2010年由經濟部工業局推動「臺灣製MIT微笑產品驗證制度」,為業者自願性參加,並由政府委託的第三者專業公正驗證機構,辦理臺灣製產品原產地認定與功能性、安全性之產品驗證制度。

依據經濟部工業局公告之推動及管理要點規定,得申請使用MIT微笑標章之產品以製造或加工之產品為限,使用MIT微笑標章之產品須符合下列條件之國內特定產品驗證制度:

(一)產品符合本要點之臺灣製產品原產地認定條件。

(二)境內具驗證之受理申請、審查、核定、發證、追蹤管理及標章使用管理等機制,且具一定公信力之特定產品驗證制度。

(三)至少具備一項以上產品安全性品質檢驗基準。

依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網站的公告,目前第一類加強輔導型產業已納入17類22項產業為成衣、內衣、毛衣、泳裝、毛巾、寢具、織襪、鞋類、袋包箱、家電、石材、陶瓷、木竹製品、農藥、環境用藥、動物用藥、紡織帽子、圍巾、紡織手套、傘類、紡織護具、布窗簾等。而第二類目前已採認食品GMP、化粧品GMP與正字標記等驗證制度。第三類一般產品部分現已納入包括資訊產品、玩具、視聽音響、照明燈具、太陽眼鏡等,共計402項已符合國家標準且具有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施檢驗品目之產品。

在MIT微笑產品驗證實施規章中有關木竹製品產業開放驗證之產品項目則包括:

(一)製材品、壁板、線條、踢腳板等製材類,

(二)保存處理木竹材(防蟲蟻、防腐處理、耐燃處理木竹材),

(三)熱處理材,

(四)木製防火門類,

(五)木門、木窗、木竹窗簾、木竹百葉門窗、欄門、木質容器,

(六)合板(普通合板、特殊合板、防蟲蟻、防腐或耐燃處理合板),

(七)單板層積材與結構用單板層積材,

(八)結構用與裝修用集成材,

(九)木質地板,

(十)粒片板(含再生粒片板),

(十一)纖維板等相關產品,

(十二)其他類木竹製品。

上列的開放驗證產品項目已經包含了所有的木竹建材與產品,目前有超過一千二百項的木竹產品通過了驗證,而其中某些產品除了有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外,也同時具有綠建材標章,可供消費者使用。基於扶持國內產業,講求品質與注重安全健康的需求,我們應該多多選用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商品。

圖5 具有MIT微笑標章的產品,訴求臺灣製造且品質均經過驗證符合國家標準。

 

結語

台灣的綠建築評估內容,包括了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評估指標,藉由「綠建築標章」的推動,使綠建築由過去「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的消極定義,擴大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的積極定義。

室內環境品質的良窳對人體的健康影響甚大,健康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延年益壽,國內的綠建材標章制度,將綠建材分為生態、低逸散健康、再生與高性能綠建材等四大類,並通過建築技術規則之修正,提升室內、外綠建材的使用率,以持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升資源有效利用,並維護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

而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制度,則除了講求產品品質的認證外,更進一步確認產品原產地為臺灣的認定,基於扶持國內產業,講求品質與注重安全健康的需求,我們應該多多選用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商品。

文章提供:塗三賢博士


 

Visit counter For Websites

TOP